初審編輯:劉進
責(zé)任編輯:南祥偉
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 張芳 實習(xí)生 李曉康 菏澤報道
“爹,坐穩(wěn)了,咱們收紙箱去咯!”在菏澤東方紅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不少人都見過這樣一幕:一對年近6旬的夫妻,騎車帶著9旬多的老父親,走街串巷收廢品,夫妻兩人邊工作邊照顧老人的場景打動了周圍許多的商家和過路人。俗話說,“久病床前無孝子”,這對夫妻卻十幾年如一日,照顧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父親,用行動詮釋了“久病床前有孝子”。
夫妻倆帶著老人走街串巷,邊工作邊照顧老人
8月3日,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了青年湖旁一處老樓內(nèi),見到了帶父親收紙箱的戚大爺一家。老舊的房間被收拾得井井有條,戚大爺正在父親的床旁邊輕輕地搖著扇子為老人驅(qū)逐熱氣,“小伙子,咱倆去那邊說話吧,老人家睡著了!逼荽鬆斝÷曊f道。
“我父親今年93歲了,年輕時,因生在戰(zhàn)亂年代,經(jīng)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,現(xiàn)在年齡大了,經(jīng)常想起以往痛苦的經(jīng)歷,得有人陪著、哄著才能睡著。”戚大爺解釋道,為了照顧父親,戚大爺換過很多工作,去過工地、打過零工、賣過菜,但只有收紙箱這份工作能讓戚大爺隨時帶著老人,照顧老人。
“剛開始的時候,我拉著地板車帶著俺爹去收紙箱,從南何樓跑到步行街得有20里地,全程只靠一雙腿,我累點沒關(guān)系,但是這么遠的路程對于老人來說太折騰了。”戚大爺說,經(jīng)過夫妻二人的努力,他們換到了現(xiàn)在的住處,也添置了電動車和三輪車,為了老人生活方便,戚大爺還購置了坐便椅等一批老年人的生活用品。
說話間,老人家睡醒了,戚大爺連忙沏了一碗紅糖水給老人端了過去,戚大爺?shù)钠拮雨惔竽飫t將老人扶起,為他整理衣服。
“爹,喝點水吧,給你放的紅糖!
“你是誰?”
“我是春家,是恁(你)兒!
陳大娘在一旁說道:“十幾年了,哪怕老人都不記得老戚了,但老戚這份孝心,一直都沒變過,別管老人再糊涂,他也從沒紅過一次臉;別管我們再窮,只要老人想吃點什么東西,我們也都盡量滿足!
戚大爺喂老人喝紅糖水
每天下午老人睡醒后,戚大爺便小心地攙扶著老人下樓,帶著老人去街上收紙箱。工作中,夫妻二人分工明確,陳大娘利索地拿起工具去打包紙箱,戚大爺則留下陪伴老人,左手為老人扇扇子,右手拿著早就準(zhǔn)備好的西瓜給老人解暑。待到陳大娘把紙箱打包好后,戚大爺便走過去和陳大娘調(diào)換“崗位”,將小山似的紙箱扛上板車。戚大爺用一雙粗糙厚重的手扛了10多年的紙箱,同樣也是這雙手扛起了這個家庭,扛起了這份責(zé)任。
扛起小山似的紙箱
周圍的商家對記者說道:“戚大爺為人實在,從來不缺斤少兩,靠汗水和力氣吃飯,我們都很愿意把紙箱賣給他們夫妻倆。”在步行街上的一名店主也對記者說:“我們賣紙箱給戚大爺都這么多年了,他倆一直帶著老人家,大家都很佩服他們對待老人的這份孝順。”
干完活后,陳大娘便將老人扶上三輪車準(zhǔn)備前往下一個地點,夕陽的余暉灑在這一家人身上,靜謐又溫暖,騎行中,戚大爺不時回頭看看身后的老父親:“爹,餓了嗎?一會忙完了給你買茄夾。”
“你是誰?”
“我是春家,是恁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