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劉進
責任編輯:南祥偉
大眾網·海報新聞 見習記者 李晨光 菏澤報道
“城中有水、水中有城,城水相依、人水和諧。”近年來,鄆城縣把生態(tài)文明理念貫穿全縣發(fā)展全過程,不僅在“水、綠、花、文”四大板塊上獨具匠心,還在中心城區(qū)形成6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,形成了“城中有水、水中有城”的生態(tài)園林城市格局,也勾勒出了“城水相依、人水和諧”的“水上鄆城”優(yōu)美畫卷。
據了解,鄆城縣秉持“依水塑城鄉(xiāng),因水興產業(yè),以水促生態(tài)”的發(fā)展思路,體現(xiàn)“以水為魂,城水相親”的城市發(fā)展理念,在改造完成宋金河一二期工程和躍進河的基礎上,又加快推進北沙河等治理工程建設。鄆城縣不僅打造了城市的生態(tài)景觀軸、綠色發(fā)展軸,還充分展現(xiàn)“水上鄆城”的優(yōu)美景觀,形成了“三河過城”的壯觀景象。
為了讓城市更有生機,鄆城縣先后完成了宋金河公園、唐塔公園、鄆州大道等城市綠道建設,建成區(qū)綠地面積達到1717萬平方米、公園面積346.4萬平方米,為市民打造“300米見綠、500米見園”休閑健身圈和“5分鐘”出行生活圈,讓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、美好。
“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繁花開”,為讓城市更有“活力”。鄆城縣在城市綠地中廣泛栽植色彩鮮艷的花卉植物,累計栽植各類花灌木千萬余株,每當盛花期間,無論公園廣場,還是大街小巷,市民朋友們都會欣賞到百花爭艷,群芳競秀的美麗畫卷。
一個廣場是一個鄆城文化的主題,一條道路也承載著一個鄆城文化的特色。鄆城縣充分挖掘鄆城深厚的歷史和水滸文化資源,做足“文”的文章,讓城市更有魅力,在城市的建設中,注重傳承歷史文脈,建設140多處文化標識,讓“水滸故里”這個文化旅游品牌讓更多人所熟知。
“一城碧水入畫來”,鄆城縣迎來歷史發(fā)展的美好機遇,看今日事業(yè)輝煌,展未來無限風光,不斷書寫著“水、綠、花、文”四個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