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澤離休干部話小康:眼見高樓平地起 飛機高鐵連世界 生病住院全報銷

2020-06-30 11:37:05 來源: 大眾網(wǎng) 作者: 趙晨光 郭亮 卞功浩

  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 趙晨光 郭亮 卞功浩 菏澤報道

  土路到柏油公路,綠皮火車到高鐵,平房到高樓大廈,步行到油電混動汽車,再到飛機場……近年來,從無到有,菏澤的發(fā)展可謂算得上是天翻地覆,作為發(fā)展者、建設(shè)者、引領(lǐng)者、開拓者、親歷者,離休干部王之亮親眼見證了菏澤這幾十年的變化。近日,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來到88歲高齡的王之亮家中,聽他話小康,講述他的“中國夢”和抗擊疫情的故事。

  隨便搬張桌子一放就是辦公室

  1933年,王之亮出生于聊城市的一個村莊里,祖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(nóng)民,家庭生活比較艱苦,挨餓和被欺負是常事,小時候,他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吃飽飯、能參軍、能為人民服務(wù)、能報效祖國。

  1949年,懷揣著小時候的夢想,王之亮參加了工作,工作地點在離家約180公里的菏澤。就這樣,王之亮和同樣要去菏澤工作的伙伴一起步行前往菏澤,這一走便是6天半;貞涍@段路程,王之亮說:“那個年代哪有什么路,都是農(nóng)村生產(chǎn)路,路的兩旁都是莊稼,一邊走還要一邊問著路!钡搅撕蕽芍螅踔辆捅话才抛∵M了招待所,所謂的招待所就是位于當時菏澤西城墻的城隍廟,沒有床,有的只是用麥秸填起來的通鋪。

  憶往昔,崢嶸歲月稠。王之亮告訴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,那時不僅生活條件艱苦,辦公條件也很艱苦,機關(guān)都沒有辦公室,隨便搬張桌子一放就是辦公室。

  高鐵、飛機場,以前想都不敢想

  直到1956年,工作了7年的王之亮終于領(lǐng)到了64.5元的工資,64.5元的工資標準一領(lǐng)就是30年,在當年還算是高工資。到了20世紀70年代,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,王之亮告訴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:“70年代的生活能吃飽飯了,再也不挨餓了,有白面和肉吃了,已經(jīng)算很好了!

  20世紀80年代,王之亮的家中終于了第一臺家用電器——收音機,但是家具還是沒有。直到90年代,家里的電器才逐漸多了起來,電視、電冰箱……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起來。

  如今,看著菏澤的發(fā)展日新月異,作為一名親歷者,王之亮感慨良多:“以前的菏澤都沒有很高的樓房,現(xiàn)在到處是高樓大廈;以前出門全靠步行,現(xiàn)在家家戶戶都有了小汽車;以前見架飛機能高興半天,現(xiàn)在菏澤的高鐵站、飛機場都快建好了,這要是放在從前,那是想都不敢想的!

  談起心中的“中國夢”,王之亮眼神堅定地說:“希望我們的國家發(fā)展越來越好。”

  國家有難,我捐一萬元

  退休不是功成名就的終點,而是人生驛站的新起點。今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。2月10日,菏澤市軍休中心向全體休養(yǎng)人員發(fā)出捐款倡議。因年邁體衰行動不便,王之亮在知道捐款倡議后,當晚非常激動地撥通了市軍休中心的電話:“湖北有困難,我不會使用微信,但是我得捐款,一會我讓兒子取一萬元現(xiàn)金送過去!笨紤]到王之亮和他兒子年齡都較大,市軍休中心工作人員便專程到王之亮所住的小區(qū)門口,由其兒子將一萬元現(xiàn)金和一張紙條交到了工作人員手中,紙條上寫著:國家有難,人人有責,支援武漢,抗“疫”捐款,壹萬元。

  談起此次捐款為何要捐一萬元,王之亮告訴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,他小時候吃不飽飯,是共產(chǎn)黨把他養(yǎng)大的。近年,他大病了一場,花了近16萬元,因為他是離休干部,費用全部報銷了,他說是共產(chǎn)黨救了自己的性命,一直心存感激!皣矣须y,匹夫有責,我是一名老黨員、老干部,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,我就做好了捐款的思想準備!蓖踔琳f。

  后來,王之亮捐款一萬元的事情被他的孩子們知道了,孩子們也都為老人的行為點贊!皳(jù)我了解,我們市軍休中心120多名軍休人員聽聞捐款活動后,紛紛主動捐款獻愛心,兩天時間就捐款6萬多元!蓖踔琳f。

初審編輯:劉進

責任編輯:南祥偉

相關(guān)新聞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