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澤食藥局的稽查人員對某學校食堂進行檢查
大眾網菏澤8月20日訊(記者 田興)校園門口流動商戶販賣的五顏六色的“小食品”往往引得眾多學生駐足購買,但這些食品的食用安全卻成了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。
近期,針對這一問題,菏澤市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啟動了“菏澤市學校及學校周邊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工程”,對全市1117所學校食堂及周邊200米內的食品經營戶進行規(guī)范和治理,確保學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校園周邊食品安全誰來管?食藥監(jiān)部門果斷亮劍
學校是教書育人、培養(yǎng)各路人才的圣地,理應是一片凈土,但一墻之隔的校園外聽到的卻是大呼小叫的聲音,諸如“熱包子流油香了”、“烤腸辣條辣片了”、“橘子汁又酸又甜了,快來嘗嘗”的吆喝聲不絕于耳。“魔爽煙”、“五毛問題食品”、“小辣皮”等以其價格低廉、味道獨特等特點,引得眾多中小學生駐足購買。
甚至有些食品攤賣點、游走食品商戶把校園的門都堵上了,流動在校園門口的食品商販總會準時地出現在學生放學之前。這種看似一片繁華、熱鬧非凡的場面,讓家長為孩子們的飲食安全擔憂,這些食品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?
市食藥局深入學校社區(qū)和相關職能部門,并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(xié)委員、學生家長代表、大眾網友座談,了解學校周邊食品安全現狀及安全監(jiān)管工作中面臨的困難、問題以及群眾的期望。市食藥局仍然堅持走群眾路線,并制定人性化治理方案,為經營戶提供足夠的時間整改。
創(chuàng)新食品安全“第一堂課” 引導學生向“三無”食品說NO
治理方案是戰(zhàn)術,學生們的宣傳引導也是這次戰(zhàn)役獲勝的重要因素。市食藥局梳理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的特點,以圖片、動漫、影視片等學生喜聞樂見、便于識記的形式,編制食品安全教材,并組織開展“食品安全第一堂課”活動。
“第一堂課”以入學教育為契機,針對學校周邊食品安全隱患,開展食品安全教育,提高中小學生食品安全知識、觀念和識辨能力。
讓教師帶領學生建立偽劣食品防線,市食藥局結合各個學校組織校內輔導員培訓,建立一支由一線教師組成的校內食品安全輔導員隊伍。建立食品安全進校園長效機制,引導中小學生自覺向“三無”、過期、劣質等問題食品說“NO”。